目前,山西焦煤集团正以煤电材、煤焦化、煤焦钢、煤电铝联营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月21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下称中煤协)、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召集数十家大型煤炭企业召开座谈会。另有两名间接了解会议的人士向中国证券网记者透露,会议上就煤矿是否恢复按照276个工作日生产这一议题也展开了讨论。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33.64亿吨,同比下降9.4%,预计全国煤炭产量34.5亿吨左右。中煤协方面则建议大型煤企起到表率作用,不进行恶意竞争,带头稳定市场。会上透露,2017年国内煤炭供大于求的趋势难改,需求或继续下降。煤矿生产是否恢复276个工作日制度有待国家发改委最终的批复结果。钢铁行业今年将治理地条钢作为去产能工作重点,淘汰中频炉,预计炼焦煤需求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或将小幅增长
今后,山西能源监管办将加大监管力度,丰富入炉燃料在线监测等非现场监管手段,研究探索建立低热值煤发电监管评价考核体系,确保国家产业政策能得到有效落实,改善生态环境、调整能源结构。2月20日,记者从山西能源监管办获悉,国家能源局将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委托山西核准以来,山西能源监管办立足山西实际,切实加强低热值煤发电核准权限下放后续服务和监管工作,建立了山西省低热值煤发电监管和服务机制,开展全过程闭环监管,有效促进了山西省低热值煤发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发改委3月7日消息,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相关负责人就当前煤炭市场供应等情况表示,中国今年全年煤炭去产能的目标任务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随着供需关系会趋于宽松,煤价有望呈现平稳回落态势、不会大幅上升全省在2015-2017年期间将投资4144亿元,重点推进986个项目,推动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食品、医药、轻工和纺织八大新兴制造业的发展。据中国日报官方微博消息,3月7日,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表示,2016年山西省关闭了25座煤矿,退出产能达到2325万吨,以化解过剩产能和本省产业结构中出现的一煤独大现象三是在去产能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发挥先进产能作用,增加市场有效供给。
负责人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论证供暖季结束后的政策预案。煤矿减量化生产没必要在大范围实施有记者问道,2017年煤炭减量化生产措施将如何实行?负责人回应称,从当前形势看,随着煤炭去产能的深入推进,一批无效低效产能加快退出,煤矿违法违规建设和超能力生产得到有力遏制,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
2017年已没有必要在大范围实施煤矿减量化生产措施。煤炭调入数量多、去产能后资源接续压力大的地区,由所在地省级政府自行确定是否实行减量化生产措施,国家不做硬性要求。一是十三五期间需退出煤炭过剩产能8亿吨左右,去年已退出2.9亿吨,产能过剩的总体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其他地区非先进产能是否实施和如何实施减量化生产措施,有关部门将根据煤炭市场情况,结合煤炭供需区域、布局、运输、品种和季节性需求等因素统筹考虑。
负责人指出,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受供需多种因素影响,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要着力防范价格超出合理区间的异常波动。但另一方面,煤矿盈利状况的好转,也有利于企业补还欠账,有利于地方增加财政收入和筹措配套资金,为去产能创造积极条件。从需求看,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对用电的需求较快增长,加之水电出力明显减少,火力发电量增加,据有关方面调度数据,1-2月全国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8.1%,水力发电量同比下降10.7%,导致煤炭消耗增加较多。这一目标比2016年有了一定幅度的缩减,主要是合理把握去产能的节奏,兼顾接续资源的有效衔接和煤炭稳定供应。
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制定目标任务时,已综合考虑地区资源条件和供需实际,以及产能退出、产运需总量和品种结构变化、在建项目衔接等因素,努力避免出现局部供需失衡情况。从供给看,由于部分春节放假煤矿节后复产开工不足、地方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检查等因素,停工停产煤矿较多,制约了煤炭产量的恢复。
随着去产能的推进,供求关系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总体上看,仍然供大于求,保障市场平稳供应有基础、有条件。随着下阶段取暖用煤高峰的结束、南方来水增加和水电出力增多,以及春节放假煤矿逐步复工复产等因素,供需关系会趋于宽松,煤价有望呈现平稳回落态势,不会出现大幅上升局面。
加之业内对去产能政策预期也对煤炭价格走向产生一定影响。努力避免煤炭局部供需失衡情况有记者问道,2017年将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会不会因此增加煤炭价格上涨的压力?负责人表示,2017年要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停工停产煤矿制约了煤炭产量的恢复有记者问道,取暖用煤高峰期即将结束,马上进入传统淡季,为什么出现煤炭价格上涨的情况?负责人表示,近一时期,受多种因素影响,煤炭市场价格出现了阶段性上涨的苗头。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更加主动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坚持以更明确的标准去产能,加大安全、环保、国土、质量、能耗、水耗、工商等执法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处置僵尸企业,坚决清理违法违规产能。我们相信,经过上下一起努力,全年煤炭去产能的目标任务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煤价有望呈平稳回落态势有记者问道,当前煤炭市场供应是否有保障?下一步煤炭市场走势如何?负责人表示,应该看到,随着煤炭去产能的深入推进,煤炭市场供需关系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据发改委网站消息,7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相关负责人就当前煤炭市场供应等情况答记者问,表示去产能任务艰巨但能够实现、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有望进一步改善。在煤炭去产能中坚决处置僵尸企业有记者问道,今年煤炭去产能任务已经确定,舆论普遍认为完成任务的难度会比去年更大,对此怎么看?负责人回应称,客观地讲,随着去产能的深入推进,煤炭价格出现回升和煤矿盈利状况好转,一些企业去产能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对去产能工作的顺利推进确实带来了更大难度。
基本考虑是,先进产能煤矿和生产特殊紧缺煤种的煤矿原则上不实行减量化生产措施。在煤炭价格仍处于合理区间(即抑制煤炭价格异常波动所明确的绿色区间)以上范围时,将不会出台减量化生产措施。
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煤矿处于停工停产状态,其中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并经过验收的煤矿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有序释放产能,保障稳定供应。同时,研究建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相关长效机制,通过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稳定供需关系,完善最高库存与最低库存制度来提高供应保障能力,制定实施防范价格异常波动机制等,保障市场稳定供应。
也就是说,当前和下阶段煤炭供应是有足够保障的负责人指出,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受供需多种因素影响,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要着力防范价格超出合理区间的异常波动。煤炭调入数量多、去产能后资源接续压力大的地区,由所在地省级政府自行确定是否实行减量化生产措施,国家不做硬性要求。随着去产能的推进,供求关系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总体上看,仍然供大于求,保障市场平稳供应有基础、有条件。
基本考虑是,先进产能煤矿和生产特殊紧缺煤种的煤矿原则上不实行减量化生产措施。加之业内对去产能政策预期也对煤炭价格走向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研究建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相关长效机制,通过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稳定供需关系,完善最高库存与最低库存制度来提高供应保障能力,制定实施防范价格异常波动机制等,保障市场稳定供应。从需求看,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对用电的需求较快增长,加之水电出力明显减少,火力发电量增加,据有关方面调度数据,1-2月全国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8.1%,水力发电量同比下降10.7%,导致煤炭消耗增加较多。
2017年已没有必要在大范围实施煤矿减量化生产措施。一是十三五期间需退出煤炭过剩产能8亿吨左右,去年已退出2.9亿吨,产能过剩的总体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煤矿减量化生产没必要在大范围实施有记者问道,2017年煤炭减量化生产措施将如何实行?负责人回应称,从当前形势看,随着煤炭去产能的深入推进,一批无效低效产能加快退出,煤矿违法违规建设和超能力生产得到有力遏制,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一目标比2016年有了一定幅度的缩减,主要是合理把握去产能的节奏,兼顾接续资源的有效衔接和煤炭稳定供应。停工停产煤矿制约了煤炭产量的恢复有记者问道,取暖用煤高峰期即将结束,马上进入传统淡季,为什么出现煤炭价格上涨的情况?负责人表示,近一时期,受多种因素影响,煤炭市场价格出现了阶段性上涨的苗头。在煤炭价格仍处于合理区间(即抑制煤炭价格异常波动所明确的绿色区间)以上范围时,将不会出台减量化生产措施。
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制定目标任务时,已综合考虑地区资源条件和供需实际,以及产能退出、产运需总量和品种结构变化、在建项目衔接等因素,努力避免出现局部供需失衡情况。但另一方面,煤矿盈利状况的好转,也有利于企业补还欠账,有利于地方增加财政收入和筹措配套资金,为去产能创造积极条件。
煤价有望呈平稳回落态势有记者问道,当前煤炭市场供应是否有保障?下一步煤炭市场走势如何?负责人表示,应该看到,随着煤炭去产能的深入推进,煤炭市场供需关系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改变。负责人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论证供暖季结束后的政策预案。
从供给看,由于部分春节放假煤矿节后复产开工不足、地方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检查等因素,停工停产煤矿较多,制约了煤炭产量的恢复。也就是说,当前和下阶段煤炭供应是有足够保障的。